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须知
一、设立登记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备案)登记申请书一式三份(包括电子版);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一式三份(包括电子版,照片也要电子版);
(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由拟任法定代表人在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上签字);
(七)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八)住所证明;
(九)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的,还应当提交举办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业务范围中有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需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复印件要加盖单位公章。
二、变更登记
事业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经费来源的,应当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变更住所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
事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一式三份(包括电子版)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因变更事项的不同,还应当提交其他相应文件:
(一)变更名称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二)变更住所的,提交新住所证明文件;
(三)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且内容涉及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复印件要加盖单位公章;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提交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一式三份(包括电子版,照片也要电子版)、现任法定代表人免职文件、拟任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由拟任法定代表人在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上签字);同时提交经举办单位财务、审计等有关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现任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意见或审计报告。
(五)变更经费来源的,提交经费来源改变的证明文件;
(六)变更开办资金的,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三、注销登记
事业单位被撤销、解散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一式三份(包括电子版);
(二)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三)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四、年度检验
登记管理机关对核准登记(备案)的事业单位法人实行年度检验制度。年检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事业单位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二)资产损益情况;
(三)对条例和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四) 绩效和受奖惩情况;
(五) 涉及诉讼情况;
(六) 社会投诉情况;
(七) 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事业单位在报送年度报告时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一式三份;
(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三)财政拨款、财政补贴事业单位提交决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决算表;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应当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将所要求提交财务报表的内容在审计报告中反映。
(四)本单位银行开户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五)事业单位的有效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业务范围不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除外);
(六)本单位公章、财务专用章印模式样(红章);
(七)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八)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对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上作出合格标记,其证书有效期延续至下一年度年检的截止日期。没有进行年度检验或超过年检合格期限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失去效力,登记管理机关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五、补领证书
遗失或者损毁严重无法查证证书全部内容,申请补(换)领新证书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补领申请书》一式三份;
(二)发布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废的公告;
(三)未遗失或者损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或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