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县委编办:“四聚焦”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提升机构编制保障水平
为进一步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不断提升现有编制使用效率,漳县县委编办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突出“四个聚焦”,有力推进全县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机构编制保障水平。
一是聚焦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严控”与“优化”相结合。根据新时代机构编制管理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突出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完善县委编委工作规则和县委编办工作细则,努力将归口组织部管理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管理。坚持分类施策,优化服务保障,紧跟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盯全县发展大局,加大机构编制向教育卫生、农业农村、城市建设、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倾斜的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聚焦日常管理,做到“创新”与“规范”相结合。探索建立全县事业编制“大周转池”,对县直事业单位长期空编实行集中统一使用,专用于优化人员结构、消化超编、人才引进。不断创新编制使用方式,通过开展编制动态管理、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盘活资源,凡是能够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和事务性工作,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公益岗位方式补充,不再新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加强编制预审制度,设置编制预审卡3个月有效期限,对过期提醒后仍未办理的,原则上将编制予以收回。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既激活了发展动力,提高服务水平,又节省了编制资源,有效缓解了编制供需压力。
三是聚焦内部挖潜,做到“健身”与“瘦身”相结合。紧扣县委决策部署,注重编制资源内部挖潜,结合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大精简机构、回收编制力度,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和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机构,进行撤并整合,收回编制、盘活使用。对空编基数较大且空编闲置超过1年的部门(单位),及时核减收回编制,打破部门间编制壁垒,转变编制资源“一核定终身”的观念。对职能加强或新设立的机构,确需补充编制的,首先在本系统、本单位现有存量编制中调剂解决。通过以上方式,着力推进编制供给方式改革,破解“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
四是聚焦数据管理,做到“分析”与“决策”相结合。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深层次效能,为县委决策提供机构编制数据支撑。结合机构编制统计月报、季报、年报,依托实名制系统对各单位编制总量及余量进行分析测算,在各部门(单位)及其内设股室满编或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规操作的第一时间发出提示性信息预警提醒。定期分析全县机构编制人员总体情况,重点对近3年内部门(单位)即将退休人员、空编等情况进行排查摸底,为行政事业人员招考、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超编人员问题整改等提供数据参考。人员调动、年度机关事业单位用人计划严格按照实名制系统中的编制数、实有人数、空编数进行前置审核,加大系统数据的综合运用,严禁“超编进人”,真正做到“管好”“管住”编制。